信息素养

    信息素养

    网站首页> 正文

    高校信息化规划:数字牵引 顺变求新

    时间 :  2023-04-18

    2023年,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。今年,数字变革冲击全球教育界,教育数字化转型步入“快车道”。

    为深入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,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于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,要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重点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、数据充分赋能、有效公共服务、扩大国际合作四件事。

    在此情况下,信息化作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引擎,在新的一年里如何规划布局?成为各高校信息化相关部门应驻足思考的深刻议题。

    与时倶进持续推进数字化

   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加速推进,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社会、劳动力市场和未来工作形式,教育数字变革时代阔步而来。

    当前,在教育领域,全球主要国家均采取相关举措,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。例如,法国发布《2023-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》,旨在加强学生数字能力并培养其数字素养,以及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支持;挪威发布《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》,明确未来重点发展的六个优先领域,并拟定具体的实施路径;新加坡增强高等教育的可负担性,从2023学年起提高在高等院校就读学生的助学金配额;等等。

    综合来看,这些国家均以战略引导的方式,结合本国教育发展情况,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。从整体战略内容来看,一方面以更高站位,系统绘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蓝图;另一方面从意识素养和物质支持层面切实解除师生的后顾之忧,点燃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激情。

    着眼国内,面对数字技术的冲击,我国也在持续探索教育变革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。213日,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。会上,怀进鹏部长对我国数字教育接下来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部署:一是建强国家中心,汇聚共享优质资源;二是强化数据赋能,提升教书育人效力;三是提升数字素养,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;四是加强国际合作,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繁荣。

    高等教育的高度往往影响或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度。我国高等教育以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。为实现目标,近些年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紧追时代步伐,与时俱进,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。

    然而,数字变革时代的来临,势必产生新的挑战,阻碍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。

    在挑战中寻求突破

    在调查和采访中,我们发现,2023年高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: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、IT队伍建设不够完善、有效机制缺失、数据治理能力有待加强、网络安全工程仍需完善等。据当前国际局势和国内高校信息化现状可知,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正是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战区。

    在数据治理方面,厦门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许卓斌指出,当前包括厦大在内的许多高校已经在推进数据治理工作,并在数据大屏等数据可视化应用上取得了较大成果。但随着数据治理的工作进入深水区,跨部门协作的难度逐步加大,同时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,新的业务将不断涌现,诞生的新数据需要新治理。对此,许卓斌认为:“数据治理工作需要学校持续性地投入和渐进式地改良,力求止于至善,将来还需‘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’,做好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,一步一步往前走。”

    在网络安全方面,北京城市学院网络中心副主任陈旭指出,当前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要特别重视数据防护。落到实处,陈旭认为,高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要注意纵深防御,加强校园网、数据中心、数据库、应用系统的边界防护;采用零信任访问控制技术,进一步实现更精细的访问控制,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应对5G校园专网对校内资源访问控制提出的挑战;等等。

    由此可见,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都是长期性工程,不能一蹴而就。针对这些挑战,2023年高校信息化如何布局?成为各高校须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。

    统筹布局,做好规划

   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路径,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生态。这一关键时期,结合当前高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,围绕怀进鹏部长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中的部署思路和大会精神,2023年高校信息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布局:

    以人为本服务“育人”

   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,育人是学校的第一要务。所以,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,高校都要回归“育人”本质,回应师生诉求。高校信息化也应着重考虑如何围绕育人来开展工作。目前,高校网络、物联网、5G、人工智能等的升级和应用,不仅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进一步融合,还构建了一个信息时代沉浸式的育人环境。

   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委员会秘书长沈富可表示:“如今的育人环境,已不仅仅是教室、图书馆等特定的育人场景。学生从踏进学校的那一刻起,边边角角都是育人环境。”这也说明校园空间环境对育人的重要性。2023年,高校通过精心设计走廊、活动场馆、精神地标等公共区域或建筑群落,也能悄然滋养学生,实现“空间育人”。

    完善体制机制

    加强IT队伍建设

   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,为高校的IT队伍建设带来诸多挑战。采访发现,目前高校在信息化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面临两个难题:一是信息技术迭代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,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;二是高校信息化人才招聘困难,且人才流失严重。

    对此,西北工业大学一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,二是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,三是加大建立学院、信息化处双向信息化专员建设力度,四是加大人才外派挂职力度;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设置了专门的队伍管理科,统筹管理信息化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,同时在信息员队伍建立上,形成了第三支纵向专业队伍。以期为2023年高校完善体制机制和IT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思路。

    加强教育新基建

    实现资源开放共享

    教育新基建是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核心,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基础条件保障。数字变革时代,高校通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着力打造“新平台”,构建互联互通的“互联网+教育”大平台,能够有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,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。

    另外,在具体实施路径方面,怀进鹏部长提出,通过全力构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,示范带动区域教育资源服务中心建设,同时发挥国家中心枢纽能力,联结区域中心,让网络跨越时空,让联结穿越山海,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和用户互认,形成多级、多方协同共建的国家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。

    例如,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,拉开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序幕,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,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,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。同时,其服务领域和应用规模前所未有,也为建设教育强国开辟了全新赛道、增添了强大动能。

    群策群力凝聚共识

    “信息化工作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的工作,需要高校各个业务部门、用户代表等共同参与、群策群力、砥砺前行。”许卓斌表示。

    如今,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,在虚拟仿真、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的加持下,高校信息化规划需实现全员参与、统筹规划、做好顶层设计,才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、资金浪费以及信息孤岛等问题的产生与恶化。

    另外,在数字化转型阶段,高校信息化能否有效推进,本质上是重视程度的问题,需要各级、各部门及用户层的共同重视、协同配合。

    面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,高校只从上述这四个方面去规划远远不够,还须融入时代元素和先进技术,持续创新,才能随机应“变”。

    创新驱动,智引未来

    技术的演进不可避免,高校信息化也不应止步不前。数字变革时代,互联网技术创新成为高校推进数字化转型的“助推器”,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打开了崭新一页。目前来看,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:

    第一,互联网技术创新上,IPv6下一代互联网是全球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和底层基础。今年年初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
    《规划》在“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”一项中指出:“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,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,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。”高等教育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领域,在数字化转型阶段,推动IPv6规模部署对于提升高校网络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第二,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,在为高等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,也加速了教育数字化转型。目前,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浸入高教领域,如语音识别技术能够将语音转化为文字,尤其对一些语言类学科,还能进行自动化评估,在有效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的同时,形成更科学的教学评价;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,促进管理精细化,如智能门禁系统;等等。

    然而,人工智能的背后往往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,所以数据采集、存储、使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的风险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为例,近期山东大学部分宿舍开始铺设人脸识别门禁系统,该系统主要具备三个优点:一是能够防止校外人员随意出入学生宿舍,保障学生住宿安全;二是实现“刷脸”入宿,方便学生出入宿舍;三是减轻宿管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,与其他系统互联,准确管理学生出勤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系统具有深度学习能力,能对人脸做出数据分析,即使化妆也能通过分析正确识别人脸信息。根据相关调研,部分学生在享受系统便捷性的同时,对个人数据是否安全也表示担忧。

    再如,日前火爆全网的ChatGPT。国际教育界对ChatGPT的态度两极分化,有对先进技术的震撼与推崇,亦有预防不良之风盛行的抵制。其中,新加坡提倡正确使用,如学生可以使用ChatGPT来解释概念、生成练习问题以及识别作业中的错误等;我国大部分专家学者对ChatGPT也持乐观态度,如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表示,面对ChatGPT的冲击波,高校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更明智地使用它们。

    由此可见,对于新兴技术,高校要辩证地去看、去运用,不能盲目引入。

    面向未来,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,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。然而,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浪潮中,2023年年度高校信息化规划仍然任重道远。数字革命预言家尼葛洛庞蒂说:“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。”结合当前现状解读可知,如今数字技术愈发成为传统教育蜕变跃升的动力引擎,高校在信息化规划建设当中,一要科学规划,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,既要有方向又要有能力落实;二要秉持不断创造的精神,持续更新教育理念,变革教育教学模式,才能以数字化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,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    撰文:陈永杰

    来源:中国教育网络

    地址: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
    邮编:314001

    • 官方微信
    • 官方微博
    • 官方抖音

    © Copyright 2013 - 2024 嘉兴大学  浙ICP备12033620号-2   浙公网安备 33049802000391号